随着年纪渐渐变大,很多人发现脸庞上逐渐出现一些黄黄的斑点,尤其是眼睛周围及脸颊。这些斑点在熬夜、晒太阳还有心情郁闷时,往往更加明显。这些恼人的色斑就是黄褐斑。
黄褐斑的特征有哪些?
黄褐斑,俗称蝴蝶斑、妊娠斑,一般会分布在面部,大部分人出现在颧部、颊部、额部,少部分人可以出现在下颌,表现为淡黄色、黄褐色至深褐色的斑片,深浅不一。形状以片状、蝶状为主,大小各异,互相融合,边缘不清。
为什么会长黄褐斑?
黄褐斑的发病主要与三大因素有关,分别是家族遗传、日光照射和性激素水平变化。除此之外,睡眠障碍(熬夜、睡不好)、不健康生活方式(如负面情绪、缺乏睡眠、压力过大、吸烟)、使用劣质化妆品(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)、热刺激、肝脏胃肠疾病等因素也会加重黄褐斑。
家族遗传:出现黄褐斑的人群中有40%具有家族史,本身皮肤颜色较深也较容易出现黄褐斑。因此,如果本身皮肤颜色较黑,且有家属有黄褐斑的病史,那么“中奖”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。
日光照射:日光中的长波紫外线、短波紫外线和蓝光均可以直接刺激皮肤中的黑素细胞合成黑色素,并能导致皮肤出现光老化,从而促进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——酪氨酸酶激活,导致黑色素合成增加,于是形成黄褐色的色素沉着斑。这就是很多黄褐斑的患者出现“夏重冬轻”的原因。
激素水平变化:怀孕、口服避孕药、更年期的激素替代治疗均可以导致体内的雌激素、孕激素水平增高,从而刺激黑素细胞合成黑色素,导致色斑的出现。这就是许多孕妈妈怀孕中期发现面部开始长斑的原因。还有一些人群患有月经不调、甲状腺和肾上腺相关的疾病,也会导致激素水平变化,从而促进黄褐斑的发生。
如何治疗黄褐斑?
避免诱发因素,注重防晒,配合使用功效性护肤品、美白类护肤品,联合使用系统及外用药物、化学剥脱、激光和中医药治疗,建议经专业医生评估后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!
基础治疗
避免诱发因素,调整生活方式:避免日照,减少烹饪热/职业热接触,避免服用引起性激素水平变化的药物及光敏药物,保证睡眠充足,劳逸结合,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E的新鲜水果蔬菜;保持愉悦的心情和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。
修复皮肤屏障:黄褐斑患者大多有皮肤屏障受损,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使用含激素、汞、铅含量超标的护肤品、化妆品。建议使用含透明质酸、神经酰胺、胆固醇、游离脂肪酸等细胞间脂质成分的功效性护肤品,其具有修复皮肤屏障的作用。
防晒:防晒是贯穿黄褐斑的整个治疗过程。日光照射是黄褐斑的主要激发因素,防晒应贯穿黄褐斑的整个治疗过程。建议使用SPF≥30,PA+++的广谱防晒剂,每2小时涂搽1次,每次2mg/cm2。以减少由日光照射引起的色素增加。最好在此基础上加强遮挡性的物理防晒,如戴遮阳帽、打遮阳伞、戴口罩、墨镜等。
分期分型治疗
黄褐斑的分期和分型对于黄褐斑的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。黄褐斑有多种治疗方式,一般建议多种措施联合治疗。如果是活动期的黄褐斑,一定要谨慎再谨慎,避免过度刺激。
活动期:避免光电治疗及化学剥脱术,应选择基础治疗配合系统药物治疗。外用药物,包括维A酸类、氨甲环酸等。系统药物包括氨甲环酸、谷胱甘肽、甘草酸苷、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,减少抑制黑素合成。
稳定期:在系统及外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果酸化学剥脱术、光电等综合治疗。
上午9:30 -12:00下午2:00-6:00
扫描二维码在线挂号